时间: 2025-07-04 09:33:50 来源: zye.emsiay.cn 作者: 探索
【带你一同看大展】 。真微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刘彬。集万
6月30日,象记由国家图书馆主办 、国图工作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仿制中心承办的书馆缩微“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我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作业四十年”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把纸质类文献拍照成胶片,文献能够大大缩小信息的年展存储空间 ,还能够经过胶卷印象的真微数字化,让一份文献化身千百 、集万嘉惠各界。象记一卷聚酯胶片能够保存500年以上。国图工作”展览上 ,书馆缩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仿制中心副主任张阳正耐心肠向观展人解说缩微文献的文献含义 。
展览经过文献什物 、年展技能设备 、真微历史档案、印象材料和沉溺式互动体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回忆四十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在文献缩微维护范畴的实践探究与所获效果。
看护典籍 。
中华文明五千年 ,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典籍 。怎么保存这些典籍,成为一道难题。
“缩微”——将各类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经过拍照转换成缩微胶片,长时间无损保存,是一种办法。
1948年 ,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平图书馆从国外购入一套缩微拍照设备 。新我国建立后,开端用这套设备缩微仿制保藏善本文献。但是,在全国规模内,缩微技能并未广泛。
“1982年,学者任继愈赴山东曲阜查阅孔府档案 ,目击宝贵文献因保存条件不完善而接近损毁后,心急如焚。他提出主张 ,力主选用缩微技能抢救古籍,这一主张得到了国家的注重 。1985年,原文明部图书馆作业办理局组成建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仿制中心,拉开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使用缩微技能抢救宝贵文献资源的前奏。”张阳回忆。
据展览介绍